8月19日,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一行来宿与全国人大代表、manbetx网页版手机版登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平见面征求建议办理意见并调研企业。省工信厅石晓鹏副厅长、中小企业局韩立春局长,市政府曹秀明副市长、市工信局王瑞局长陪同调研。
7月1日,宿迁副市长林小异带队调研宿迁高新区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等工作。近年来,宿迁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先后集聚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销售单打冠军,共有上市公司及关联企业23家,行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秀强玻璃、博迁新材料、景宏新材料、南钢金鑫轧钢、三元轮胎为国内行业第一,12家企业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牵动着企业家的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提出《关于加大对创新企业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建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其核心是创新,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握技术话语权。”王利平说,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最高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全球制造业企业的第一方阵,更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创造”的“排头兵”。
当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行胜于言。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长王利平始终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行业发展的期盼、对社会问题的关切,深入企业、社区传达落实会议精神,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民之所想、民之所盼以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5月18日,王利平又来到企业生产一线,调研、座谈,了解员工需求。从“
宿迁网讯(记者王晨魏欢庆柏志勇)1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江苏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50名。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根据大会《选举办法》规定,本次大会应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50名。经各代表团充分酝酿、讨论,大会主席团确定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共183名,差额33名。根据计票结果和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大会当场宣布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选人名单,150人当选为江苏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我市六人当选,他们是王天琦、王利平、李生、李薇(女)、殷勇、高苏娟(女)。当选的江苏省出席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资格,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确认。转自《网上宿迁》
环境的美化,离不开城市的“美容师”,全国目前约有400万名环卫工人。但你可能并不知道,环卫工人中很多人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等问题,权益长期得不到切实保障。如何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牵动着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的心。“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无法想象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环卫工人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的生存现状值得我们去关注关心。今年,我将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建议立法保障法律盲区环卫工人权益。”王利平说。据王利平介绍,从法律的视角可以划分出六种类型的环卫工人,分别是事业编制环卫工人、劳动合同制环卫工人、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环卫工人、劳务关系环卫工人、双重劳动关系环卫工人、法律盲区环卫工人。针对法律盲区环卫工人,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社会保险法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属于应退休的劳动者,他们因为超龄无法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在社保部门也无法上保险,属于一般雇佣关系,需要适用侵权责任法、民法、合同法等来保护其权益。因此,从同工同酬、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超过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群体至今被法律遗忘,处于受保护的盲区,值得深切同情。2015年度来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组数据显示,环卫工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足50%,社会保险缴纳率仅40%,环卫工人平均工资大多占城市平均工资水平50%,环卫工人患职业病比例达5%。王利平说,导致环卫工人出现上述权益困境的原因,总体分析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法不依,另一方面则是无法可依即存在法律漏洞或盲区。劳动合同制工人的权益困境来自于法律漏洞;超过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的权益困境则来自于法律盲区。“环卫工人待遇低下,超过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的待遇处于极低位置。”王利平建议,务必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立法解决超过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问题。一是建立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与劳动关系同业者享受同工同酬待遇;二是建立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从业年龄限制;三是建立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高岗津贴制度。宿迁网北京电(记者王晨田庆伍)
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曹美丽)如果要问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答案肯定指向大数据。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发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然而,大数据泄露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如何保护问题也引发各界担忧。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呼吁,要筑牢大数据的“防火墙”。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已经无需赘言。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大数据开放应用等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其中提到,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2020年底前,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可以说,未来几年,大数据应用将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大数据能把每个人的痕迹记录下来,这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包括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问题。2016年8月,一个诈骗电话骗光了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的全部学费,也骗走了这个18岁女孩的年轻生命的事件震惊全国。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时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我国要想在大数据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应当在大数据的安全保障方面也要抢跑,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构筑牢固的大数据安全‘防火墙’”。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安全保障立法先行。对于恶意泄露、买卖客户信息用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应该加强立法,不断完善,加强监管,保障公民权益,让电商卖家泄露买家信息实施电信诈骗、银行内鬼转走储户千万巨款的事情不再发生。二是必须严控大数据拥有者。要求拥有大量个人数据的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及个人数据保护标准,并且明确信息安全责任人,也可设立首席隐私官,建立内控制度防范操作风险,建立内审制度,发现泄露风险及时纠正,建立个人数据泄露的报告、处理、赔偿机制,自建或依靠第三方的能力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与防范机制。三是推动第三方的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监督工作。从目前执法监督来看,国内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控个人数据的使用状况,而在欧盟每个成员国都设立了专门的数据保护局监督个人数据保护的执行情况,审批数据的流动,拥有检查和处罚的权利;以美国为代表的是基于行业自律,通过产业协会、互联网协会,认证机构等进行个人数据保护的认证,是行业与市场认可的机制。建议推动第三方的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监督工作,发挥中立、市场的力量监督标准、规范、法规的执行。编辑:曹宇转自《央广网》